当前位置:首页 >> 1981 >> 歌曲列表 第1页
1981

1981

关于1981,你的记忆里有属于它的片段吗? 有作家曾说,1980年代,是颇具特质、令人心动的浪漫年代。 1981年,中国正从沉寂中苏醒——改革开放的浪潮初涌,女排夺冠的呐喊与街巷间邓丽君的歌声交织,个体的渴望与时代的躁动在春寒中悄然萌芽。 1981年,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,科技世界就此开启革命元年。 也是1981年,美国航天飞机“哥伦比亚号”发射,航天技术进入新时代。 生于1981年的音乐人赵兆,则在2025年用“磁带工艺”找到了自己与那一年的联结点。 一次寻根溯源的体验,收获一场重返“黄金时代”的旅程。 不是明星导师或综艺音乐总监,首度发布个人专辑,赵兆只想强调“音乐人”身份,包揽词、曲、编、录、唱,“写歌给自己听,为8090而作,又不止8090。” 专辑聚焦复古,以80年代的City Pop为底色,既现实又超现实——那些跳跃的合成器旋律与慵懒的都市节奏,承载着全球化浪潮下摩登生活的幻想,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,也是拥抱未来的畅想。浪漫主义色彩与治愈系流行音乐特质交织,重启古董乐器与经典合成器音色,强调高品质与艺术性。 用City Pop向80年代致敬,除了怀旧,赵兆亦想给每一位身处潮涌依然坚持“本真纯粹”的普通人以慰藉。他与混音师李游一道,用传统工艺,复刻80年代的专属“磁带声音”记录“闪光的时代”:从录混到母带全部回归“磁带制作”,传统工艺让制作过程变得无比麻烦,但也让每首歌都获得无与伦比的生命力。 磁带机的转动,还关联着赵兆的“科幻情结”,幼时受到黑白科幻电影影响,并在多年的创作中融入对“未知”“探索”“光”的理解,是本专辑的另一“源点”。他以细腻的音乐叙事,融合古典交响与科幻电子元素,勾勒出孤独个体在星辰指引下寻找温暖的故事。 借光、逐光、发光的过程,亦是赵兆个人与其作品多年探索进阶的成长轨迹。 无论是家的灯光、宇宙飞船的微光,还是人与人的情感联结,每一束光都象征着生命最终的宁静与归属——最温暖的归属,是平凡烟火中,愿意倾听你所有孤独的“家”。 发光,既是其人生不同时刻的体现,也是对平凡生活、对同代人的深情注视与倾听。 赵兆的“发光”时刻,亦是你我的“发光”时刻,每一个人都是主角。 音乐创作和科幻片一样,是对“未知”的探索。专辑以宇宙探索为隐喻叙事线,用三个章节呈现“直面孤独—探索未知—拥抱归属”的完整情感旅程,交织成此刻“赵兆”。 Chapter 1:扬帆的起点——光亮在孤独中诞生 聚焦人在孤独与迷茫中的挣扎与希望,以“扬帆”为象征,讲述从黑暗中寻找微光的旅程。 传递直面孤独、突破迷雾的力量,唤醒共鸣。 大海航行如穿越在漆黑宇宙,灯塔、远航的船帆,象征孤独与希望共存的力量,指引人启程。 Chapter2:星际的跃迁——追逐未知的光 展开“探索未知”的旅程,寓意“跃迁”,从孤独迈向探索的过程,充满冒险精神与对未知的期待,是新层次空间的“发光”。通过对自我认知、生活挑战的探讨,唤起对美好和未知的憧憬。 Chapter3:温暖的归航——归属希望之光 在浩瀚空间漂泊后,飞船终将回归内心的港湾。通过温暖与治愈的旋律,带领听众从孤独的星际探索走向情感的圆满闭环。 通过《1981》三个篇章,赵兆用音乐作品完成对自我的内观与探索,亦有对经典的致敬。他的旋律和歌词是其个人在这个阶段对生活和过往的体悟小结,有困惑,有理想,有忧伤,有抱负,有畅想,有回忆。甚至为了练习唱歌,这位幕后音乐人坚持晨起开嗓练唱一年多,希望是一份首先让自己满意的作业,“是一个大男孩,一个男人对自己、对生活的感悟。” 他说:“复古也是一种时尚,而不会轻易被某个时代淘汰的,能经得起时间推敲的音乐,10年,30年后听起来依然是值得收藏的唱片。” 《木星》(序) —— 轨迹之光:宇宙的孤独,恰是希望的诗篇 灵感源自行星组曲,以木星的磅礴气象隐喻希望的重生。营造宇宙银河的宏大开篇,带领听众进入未知世界,管弦乐层层推进,音效如星际风暴席卷,又似有希望如光芒般绽放。 赵兆用音乐描绘了一幅宇宙史诗:在未知的黑暗中,木星是引路的灯塔,也是孤独旅人心中不灭的希望之光。 《飞船》 ——理想之光:微光照亮脸庞,与充满好奇的眼神交汇,象征个人与宇宙的联系。光始终照亮少年,那是“理想”。 迷幻节拍与低沉人声交织,诉说太空迷失者的独白。歌曲以飞船的机械嗡鸣声为intro,穿插冰冷与温暖的旋律对比,刻画人与人在浩瀚宇宙中的情感隔绝。骤然升腾的副歌却似一束穿透舱壁的微光,照亮孤独者脸庞上的坚定与好奇。 赵兆用这首歌追问:若宇宙是永恒的孤岛,我们是否还能在光的指引下,找到回家的轨迹? 《星空下的家》——家人暖光:照亮归途,治愈所有孤独的远行。 李健“克制中见深邃”的标志性嗓音与赵兆温润的演绎交织,给人以抚慰。这是一首表达乡愁的作品,回忆、家庭、归属感,探讨漂泊者与星辰的对话。 李健以诗化的笔触勾勒出“家”的永恒意象——夏夜星空、母亲哼唱的摇篮曲、绿皮火车驶向远方的记忆。赵兆的旋律以钢琴为基底,营造出静谧温柔的意境。副歌处李健空灵的吟唱与赵兆温润的声线交织,仿佛星空与大地对话:列车载着年少的热望驶向远方,却在时光深处发现,最温暖的归属永远是“星空下那个被风吹散的家”。 家,是漂泊者心中永不褪色的星河,是岁月冲刷后依然闪耀的初心之光。 《扬帆的人》——扬帆之光:在天人交战的回合中,扬帆一刻,光亮都在对自己笑。 以光亮象征奋斗中的韧性和希望,展现探索性与成长的力量。献给每一位暂时困顿在逆境与阵痛期的你我,顺流启航的一刻,也是希望在召唤有限与无限,世俗与梦想,成年人不是只有“日常”与“痛丧”,至少音乐可以带来“想象空间”,遇见自己的光,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。 《蝴蝶海》——希望之光:浪漫与期待,总能在适当的时候引领人奔赴“未知”。 主打曲为赵兆与郁可唯合唱的《蝴蝶海》,郁可唯用“聪慧、笃定、有灵性、有审美”形容赵兆,二人的合作有创意与碰撞,又能让自己安心。 这首歌此前曾有过一个版本,而这次的男女合唱版,各具特色的声线,温暖厚实嫁接空灵飘逸的情感表达,蝴蝶飞舞的光影、未来如金色闪耀的流线形光束,更具宇宙时空的张力,象征期待与突破,构成了本曲浪漫而自由的氛围,有穿越宇宙与时间的瞬间美好。 《未解之谜》 ——虫洞之光:好奇心总驱使我们去冒险 12序列音的弦乐作品,诡异和迷惑的音乐,是赵兆儿时经典恐怖电影记忆,熟悉但又有意外感。瞬间带人穿越回1950年代的黑白科幻电影。 《金牌制作人》——舞台之光:职场人的“主角”发光之力。 与专辑中其余作品风格不同,本曲是轻快的小品,歌词极具写实感。作为文娱行业“打工人”,赵兆用幽默和自嘲的方式描绘现代人的挣扎与无奈,聚光灯下的自我投射与反省,实则是光鲜背后清醒的自我价值追寻。 这是一首写给所有职场人的黑色幽默战歌,是每个普通职场人的镜像,精准刺中当代社畜的隐秘痛点,无奈和矛盾,与理想渐行渐远,却也在戏谑中完成温柔反叛,让同路人感受到共鸣的同时,也有情绪的释放和坚持的力量——“不如做自己的主角,活得自在”,这是一种自我救赎。每个人是自己的“金牌制作人”,有恣意书写生活的能力。 《寂寞的快车》:——孤独之光:车灯交织,冷光与自我的对话,拷问真实内心。 夜晚都市孤独的飞驰,展现迷茫的内心状态。 《温暖的潮汐》:——爱人之光:爱人的眼里有星星,光亮指引来时路。 以浪漫与治愈为主题,在夏日夕阳海边,勾起对情感和温暖的回忆。 《傍晚阵雨后的六分钟遐想》——雨滴闪光:雨后的晚霞映照雨滴,微凉中闪现的光,坚韧中会有指引的光。 这是一首哲理性思索人生真谛的温柔之歌。曾出现在郁可唯的个人专辑中,一首特别的“存在”,是她自己的“小小的满足”。当郁可唯收到这首demo时,没有太考虑市场或他人的想法,觉得歌曲表达了当时的情境和心境。 时隔两年,由赵兆本人重新演绎,回看当时写出这首歌的自己,他觉得人生很长,起落时,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从容化解“无常”,而创作,是治愈也是救赎。歌曲还采样了艺术家马克·罗斯科的经典语录:“我年轻的时候,什么都没有,才能肆无忌惮地追求一切,那是我创作的黄金期。”意在提醒自己,对抗时间与虚无的良药是勿忘来时路。每个“找啊找”的过程,都可能是善待自己的微小仪式。

专辑歌曲列表

共有10
1

声明:本站不存储任何音频数据,站内歌曲来自搜索引擎,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!